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团队!华师+1!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10-28

前段时间

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三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华师以王恩科教授为负责人的

物理学科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华师物理学科教师团队入选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以教师团队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持续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的通知》(教师函〔2023〕2号),在部委院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基础上,确定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有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等全国199个团队入选。


华师以王恩科教授为负责人的物理学科教师团队名列其中,这是继心理学科教师团队之后,学校再次获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物理学科教师团队人才梯队优良。团队成员35人,平均年龄44岁,拥有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2人、杰青4人、优青(含海外)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校物理学专业教指委委员1人,是一支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且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秉承“爱国、拼搏、合作、创新”精神,形成以杰青领衔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教师团队。


在王恩科教授的带领下,物理学科教师团队赓续老一辈物理学家刘颂豪院士的奋斗精神,奋力建设物理学“世界一流学科”。近五年取得突出实绩,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批教育部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通过教育部首批三级师范认证的专家认证(全国物理唯一),申获“原子亚原子结构与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申获“粤港量子物质联合实验室”,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团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积极探索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培养扎根科研沃土的有志之才。


党建引领 名师授业

优秀团队的背后

是科研的沃土

广阔的平台


  广阔平台,助力成长  


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团队坚持党建引领、爱岗敬业、培育新人,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工人先锋号等。成员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学生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经过物理学院实践创新党支部师生党员统一思想,上下一心,严守初心,不懈努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凝练出一套适合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示范推广的样板党支部党建工作经验。2021年,在学校党委支持下,创新党支部将这一套党建工作经验成功“复制”到行知书院和工学部,分别成立了行知书院学生实践创新党支部和工学部学生实践创新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样板支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物理学科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创新党支部坚持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充分利用学院“一流学科”优势,通过思想引领、朋辈互助、双创导向等多种工作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重视专业学习与科学技术实践的紧密结合。


支部党员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是探索和实践在国家“双减”教育政策下,如何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提升老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的科研成果。该成果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全国铜奖和广东省金奖,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见刊发表。


名师团队,传道授业

 


团队注重教育教学融合,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物理学院入选中国科协、教育部组织实施的 “英才计划〞,获批教育部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通过教育部首批三级师范认证的专家认证(全国物理唯一),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团队建立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一流课程体系,获批国家一流课程6门。《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虚拟仿真实验》获国家级虛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编入国家级规划教材。



团队打造以实践创新、平台扩展为“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学生获第8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金奖1项等。此外,团队成员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教学创新赛三等奖等多项教学比赛奖项。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依托教育部物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拔尖人才;探索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培养制度,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国家建设中的栋梁、物理学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科研创新,科技强国



团队聚焦原子与亚原子物理的基础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系列创新成果。成员朱诗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王恩科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团队聚焦国际前沿,基于LHCb国际合作实验,实现世界最精确中子电磁结构测量,澄清二十余年的光子核子耦合之谜,指出重离子碰撞可有效鉴别奇特强子态的内部图像,首次给出隐粲五夸克态作为强子分子态的直接证据。冷原子实验模拟了Yang-Mills场的拓扑真空,首次实验测量了传播子并演示了量子最小作用量原理,被英国杂志《New Scientists》评价为十八世纪以来首次直接观测到的物理学关键定律。于原子的量子调控方向,实现世界最高效率的量子存储,目前仍保持世界最高记录。




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70项,总经费2.5亿余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防重点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和重点项目及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


服务教育,回报社会



团队发挥服务社会作用,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效能。团队服务港澳基础教育、服务广东物理教育、服务科学教育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物理学院培育了澳门50%中学物理教师(包括6位校长),为广东培育万余名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包括160余名特级教师与中学校长)。团队成员主持编写高中新课标教材《通用技术》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此外,团队转化发明专利18项,总额逾千万元。

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的部署要求,王恩科教授作为校科教委主任,统筹谋划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新模式。在国内率先招收科学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化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中小学、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等协同育人模式。承办2022年、2023 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线上观看过亿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影响广泛。


此外,团队还投身于区域经济建设:与清远市政府共建科技创新研究院,转化发明专利18项,总额逾千万元;参与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信念如磐 初心如故

立德树人 师风传承

一批批优秀的物理人

活跃在各个领域


  名师引领,共创赋能  


天立地,再盼未来



王恩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长期从事夸克物质理论、核环境中的微扰QCD理论、有限温度场论领域的理论研究。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受聘为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201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8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王恩科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坚持立德树人,用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环境去培养一流师范人才。”他要求团队成员弘扬和传承黄大年精神,心怀“心有大我、赤诚报国、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人生态度和敬业精神。



继莫雷教授带领的心理学科教师团队入选第一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物理学科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他看来,此次入选体现了教育部对我校物理学学科建设工作的肯定,我校要进一步深化一流学科建设,聚焦高峰学科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我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另外,这也意味着团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考虑如何推进物理的一流学科建设,发挥团队在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中坚作用。


“近几年我们物理学科坚持做着顶天立地的事。”王恩科解释,“顶天”,即团队的原创性研究在物理学科领域产生了很好的研究成果;“立地”,即团队重视成果转化,致力于为社会服务。谈起物理学科教师团队的发展,一方面,王恩科认为这支团队是对刘颂豪院士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团队也较好地体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要求,拥有物理一流学科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专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人才培养,注重自主创新。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王恩科表示,物理学科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意味着团队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开启新的征程,这对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对此,王恩科有三点期望:首先,团队要严格坚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要求,秉持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持续提升队伍综合实力,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标杆教师团队;其次,团队要担负起促进我校物理一流学科建设的重任,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术前沿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大力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再次,希望团队走在全校前列、作示范、勇争先,积极凝练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引领推动全校各教师团队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华师已有两支队伍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王恩科表示,这体现出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他希望学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深入落实“教师教育强特色、学科水平上台阶”办学思路,大力实施“高青人才内培外引、高端平台培育建设,国际化、信息化”即“两高两化”战略举措,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加快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综合性、创新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深耕华师物理学科27年



物理学院副院长吴先球,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了27年,为物理学院的教学事务尽心尽力,深耕于华师的物理学科建设。


吴先球与其他教师一同推出了应用“无纸化教学”新模式的《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改变传统提交预习和实验报告的形式,实施“预习汇报+结果答辩”教学模式,学习过程中加大了过程性评价,重视科学态度与责任、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培养。尽管课程任务有所加重,但学生在其中提升了思考能力,拥有更多讲台上锻炼的机会,为未来物理教学实践奠定良好基础。经过几代老师的不断创新,《近代物理实验》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广东省精品课程。课程的创新,加强了课程效果,更让这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充满了活力。

 


“承上启下”是吴先球对主管学科建设任务工作的概括,他承接学院前辈的优秀教学传统,努力营造学院积极向上的氛围,并与其他资历较长的教师一起,将这些优秀的传统和教学经验传递给许多富有教学热情的年轻教师。学院年轻教师“以赛促教”,在全国各大教学比赛大放异彩。争取“卓越师范生人才培养”的专业认证的过程中,他认识到这一过程是“专业建设非常好的抓手”。


吴先球仔细对标认证标准,补足短板,让学院的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相接轨。教师们努力践行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科研与教学相融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创新相融合,即“一贯穿二融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与国家的教育战略发展大方向吻合。2022年,物理学院获得了国家三级师范类专业认证。这样的学科建设工作,正是物理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几代教师团结一致、辛勤耕耘的缩影。



此次,物理学科教师团队获得“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这一荣誉,吴先球认为这是学校、学院以及几代教师默默耕耘、齐心协力的建设成果。未来,作为物理学院的一份子,吴先球希望这支团队能充分发挥好优势,在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更上一层楼。


凝心聚力,追求卓越



量子物质研究院的研究员邢宏喜是物理学科教师团队成员之一。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恩科着手为物理学科打造一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并向国内外的优秀青年发出邀请。彼时,远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的邢宏喜受到感召,加入了这支全新的团队。


“凝聚力是成功的关键。”从华师到学院再到团队内部,众人拧成一股绳,全力支持新团队的科研、教育工作。各方的支持,使得邢宏喜等归国人才迅速安定下来,投入紧张的科研工作。作为团队的领头人,王恩科以身作则,即使在忙于校务、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坚持参加组会。团队在午饭后设置了一个小时的“咖啡时间”,旨在让团队成员进行自由讨论。正是在这样紧密团结的氛围下,邢宏喜带领的高能核物理团队与颜辉教授的原子分子物理团队优势结合,推动了物理交叉领域的科研创新。



由于成立时间短、成员少,团队在很多方面都是从零开始,尤其在科研装置方面,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十分曲折。建设初期,团队计划在选定的空地基建完工后便放置超算设备,然而建设用地的使用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科研计划面临迟滞的风险。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团队将超算设备转移到集装箱内,为项目提供了基本的算力支持。最终,在学校及各个部门的助推下,新的超算中心成功落地。“虽然有困难,但是学校对我们非常支持。”对于邢宏喜而言,遇到困难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去克服困难。


在科研之外,邢宏喜尝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他认为,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邢宏喜研究的高能核物理属于基础科学,这使得他常常在教学中接触有关内容,引发他对科研的进一步思考。同时,他也乐于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科学前沿。面对学生,他看重态度与主动性。邢宏喜反复对研究生强调,希望他们认真负责、善于思考,避免“思想上的懒惰”。



团队获得“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荣誉,邢宏喜在欣喜之余,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在未来继续发挥团队优势,深入交叉研究,同时紧密结合国际发展、深度参与国内建设,做到更好、更强、更有影响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培养新时代物理学科人才。


深入基础教育,建设一流团队

 


张军朋是物理学科教师团队的一员,曾任学院物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组长、教育硕士导师组组长。2002年,张军朋来到物理学院,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和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开启了华师在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新征程。


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张军朋长期坚守本科一线教学岗位,致力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张军朋先后参加了2003年和2019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众多优秀的中学物理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收集到大量一线实践成果和案例。在深度参与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20年里,张军朋见证着、推动着省内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进步。



在物理师范卓越人才培养理念的驱动下,张军朋与团队成员以主编两套新课标教材为契机,以整体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数字化为原则,开发了基础教育物理课程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编著了系列实践导向的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新教材。其中,《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是基于团队提出的新概念“基元教学视频”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师教育课程教材。团队编著的系列物理教师教育课程教材不仅大幅提升物理学院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在国内物理教师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国内有60多所高校使用《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和《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材。这对于张军朋及其团队无疑是极大的肯定。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打磨,物理学科教师团队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10年起,连续4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和2022年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门教师教育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团队撰写的教学案例分别于2017年和2022年被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收录,在教师教育方面可谓硕果累累。



近年来,学院吸收了一批高学历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团队,为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张军朋认为应以黄大年式团队的建设为契机,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追求卓越,努力把团队建设成集教师教育研究、职前职后教师培训、人才培养一体化的国家级高水平团队。他希望未来的团队建设能够对标国际一流水准,努力培养和造就有创新能力的卓越物理教师,为我国的物理教师教育和中学的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

携手共进

华师物理学科教师团队

一直奋斗在路上

攀登科学新高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90周年校庆,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回望发展历程、凝练华师精神、展现办学成就、汇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契机。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面向广大华师友人启动“90元庆90年”捐赠项目和持续推进“文博中心建设”捐赠项目,汇聚点滴爱心,传递爱校情谊,共襄校庆盛举。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吴怡 范依琳 李天翾

林子媛 林东秀 淑菁 陈泓颖 孙余清

摄影丨吴建国 刘伊蕾 杨涵

南方日报梁钜聪

部分图片由物理学院提供

执行编辑丨黄冬灿 黄羽君

责任编辑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郑宇云
复审丨黄子响
终审丨陈正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